《末世研究员》作者:老天鹅啊

文案

身患情感缺陷的东方小可爱满怀希望地远赴西半球就职。
严厉又傲慢的孤独症先生却已对末世论深信不疑。
木头女孩屏蔽一切担忧,终日在自己的世界里傻乐。
钢铁先生在人类社会披荆斩棘,又略显冷漠地静候万物消长。
他们终将一起坐在吧台前听上帝低吟——
“愿踌躇之人永不缺乏爱的勇气。”
“愿身陷囹圄的人永不放弃希望。”

沃尔夫:“你还记得第一节化学实验课学了什么吗?”
米娅:“记得。不得将试管口对准自己或他人。”
男研究员×女研究员
=严厉傲慢厌世嘴毒但心软×木讷懵懂但偶尔很牛逼
星际大战的后勤战备团队
在救世和灭世之间左右横跳
三个好朋友,互相拯救
三种道路选择,自食其果

从炼金术到实验室,
化学的历史,写的是人类的故事。
好奇与贪婪,同时燃烧;
聪慧与残忍,相互溶解。
探索与滥用,只差一种配方。
——摘自《火焰中的秘密》

评查看

正文

第1章 地球,外星,变异人

作者有话要说:

①第二章男主出场,第三章女主出场。

②无三角恋。剧情满点,感情慢热。
③建议收看时点击左下角【设置】,将【行距】拉扯到最大,给您最丝滑的阅读体验! 2500年的冬天,温度似乎比去年更低一些。
冬天愈冷,夏天愈热,这是近百年来的大趋势了,不过倒也还没到相邻两年有明显差异的地步。
所以这应该是托马斯的错觉,是心理作用。
他快步穿过空旷的操场,刷卡进入奇斯卡大学的校实验室,恰恰好卡点到——果然他的师弟师妹们都请假了。
他多少有点后悔,早知道他也不来了,这种天气睡觉最香。
“早上好,皮克西西教授,”他一边脱外套,一边和自己的导师打招呼,“希望今天实验顺利,让我的论文可以早日收尾。”
这时他摸着自己冰冷的袖子,才发现今天这格外的冷并不是错觉。
是他袖子这块儿的制热器坏了。
“啊,是的,希望如此。”皮克西西先生盯住自己的反应釜,头也不抬地回应。
这是皮克西西先生的常态,真忙起来他甚至连饭也不吃——不仅是正常的饭,就算是给他准备了太空部队吃的膏管餐,他也懒得挤两口。
托马斯用力揉着自己冻僵的胳膊。这条胳膊已经完全没有知觉了,他真心希望状况没有糟糕到需要去医院。
这时,皮克西西先生的实验似乎恰好告一段落,他松开气阀,摘下防护镜,擦了把汗——尤其是好好擦了擦耳朵之间的缝隙。
再一回头,看见托马斯。
皮克西西霎时惊喜,就好像刚知道托马斯进来似的:“托马斯,太好了,我正有事要找你说呢!”
托马斯一僵——不会吧不会吧,不会是又有什么额外工作吧?
皮克西西一贯是那副笑眯眯的表情:“托马斯,以你的能力,我相信你今年一定可以如期毕业。所以如果你工作没定的话,考不考虑赏光来我的研究所?”
托马斯愣在原地,他胳膊一下就不冷了,甚至还有点热了。
因为皮克西西先生的研究所还有另一个名字——“国际联邦化学研究所”。
*
这是2500年,“土地荒漠化”、“淡水资源缺乏”、“植被减少”这些问题更加突出,“生态环境恶化”与地球上的每个人息息相关。
不过,这也都是喊了上百年的口号了。
喊得人都麻了。
科技确实也在不断发展。“海水淡化”可解燃眉之急,但是如果淡水资源再进一步减少就难办了;“防沙墙”能抵挡一部分风沙,但居住区还在缩小之中;衣服夹层里夏天制冷、冬天制热,但机器难免有失灵的时候。谁能想到都26世纪了还能有冻死的人呢。
寻找宜居星球成了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,但是其实仔细想想——要是真有那么合适的宜居星球,又哪那么巧就轮到我们地球人开开心心搬过去呢?人家自己就没人住吗?
“国际宇宙调查团”一批一批地派专家去探索宇宙,终于在约莫一百年前,有了突破性的成就。
那一天,我们的调查员遇见了不属于地球的飞行器。
由于是第一次见,互相之间都比较紧张,直接就开始交火。
于是地球史课本中就有了“第一次星际大战”。
但是那时,双方都没有专业的太空部队,所以战争规模其实不大。而且在战乱的过程中,双方也在加强了解,这么一了解就发现了一件尴尬的事——大家科技文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,其实都差不多。
甚至长得也差不多——都是头部、躯干、四肢,眼睛、鼻子、耳朵、嘴。
最大的区别是,似乎因为他们那个星系的恒星辐射光和太阳光成分有本质区别,所以他们肤色偏绿。
而由于彼此之间都没有压制性优势,于是开战1年零7个月以后,双方停战议和。
地球人给他们的星球按音译取的名字是“达鲁星”,所以按理应该叫他们“达鲁人”。
但是日常生活中,常有人用“青蛙人”来代称他们。这带有贬义。
在东半球,有时会戏称其为“打卤人”,这就不是西半球可以理解的了。
地球人和达鲁人之间有没有生殖隔离,这不得而知。因为双方之间的交流目前仅限于高层对话,还没有展开民间交往,甚至没有开始商品交易。
这意味着如果你不隶属于太空部队,也不属于星际高层,那么其实这些外星人的突然出现,对你的生活影响不大。
倒是“新人类”的出现,比较令人不适。
“新人类”是比较好听的说法,也是现在为了维护稳定而规定的官方名词。在传统史书中,他们被称作“变异人”。
这就得追溯到更早以前,比“达鲁人”出现还早得多。
由于废水排放、海洋污染、辐射扩撒,不仅带来了一系列的疾病,而且还出现了一批“变异婴儿”。
他们有些自出生起便失去行为能力,有些则可以正常地学习生活,有着正常的大脑,甚至有的智商还比普通人高一些。
但是归根到底,他们和正常人不太一样——有着比如八臂、六耳等奇异特征。
还有些比较让人不能接受的变异方向,此处不一一列举。
总之,其中部分轻微变异的婴儿长大后,如正常人一般娶妻生子,产生的后代便是如今的“新人类”。
他们难免是受歧视的弱势群体,但同时他们也是可怜的受害者。
于是各方舆论又各有不一——
有人认为应当打破歧视,让新人类不再受人白眼。
有人认为是新人类的祖先用最恶劣的方式破坏环境,使那里成为变异区,而且从未道歉,所以他们不应受到同情。
但也有人说,那个年代国家观念还很鲜明,那场灾难其实是一国殃及周边各国,所以新人类中还是有很多是纯粹的受害者。
至于新人类本身,一些人为了过上正常的生活,通过手术等手段截去了自己不正常的部分;一些人用衣服或者头发掩盖了自己的变异器官;还有些人头铁地不去隐瞒,认为自己从未做过错事,便无需在意别人的眼光。
当然还有些新人类相对幸运,他们的变异部分在内脏等器官中,所以表面看起来与常人一般无二。
但是不论是通过伪装还是手术,都无法改变基因,于是又出现了一系列新人类“骗婚”案件——受害者明明与看起来正常人的结婚,但胎儿却明显是“新人类”。
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,“新人类”的身份证件上会有特殊标注,婚前体检也会有专门项目。
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加剧了对“新人类”的歧视,但也有人认为这恰恰是为了“新人类”更好地被人接纳,只有“新人类”相关犯罪减少,才能更好地融入人类群体。
总之就是各说各的理。
但反正不管怎么说,架不住“新人类”已经越来越多。虽然还是少数群体,但是走路时迎面碰上一位不是什么稀罕事,到公司报到第一天发现领导一边俩耳朵也不是什么稀罕事,正常有礼貌的人也没工夫多看。
就像皮克西西先生,他的耳朵是蝴蝶翅膀状的,尖尖的主耳下有一个小小的副耳,俩耳朵中间很容易藏污纳垢,所以他平时很注意这个区域的清洁。
托马斯看时间长了,还觉得挺可爱的。
*
那么皮克西西先生为什么不留个长发,把耳朵遮住呢?
因为他是个光头。
或许这就是聪明绝顶吧,他也不过就区区50岁出头而已——不过其实他的头发在30岁那年就掉得一根不剩了。
好在他也不在意这些细节,他已经把自己的人生完全献给了科学研究。
他有着异于常人的高智商以及后天的勤奋,“鐖元素”的发现和对于病毒杀灭的研究让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业界领袖、国联化研所的所长。
皮克西西先生其实就是一个受人尊敬的“新人类”的典范。
至少化学专业的学生考试前,是必定要拜拜他的雕像的,毕竟教科书上有他名儿。
托马斯也是千万人中挤破头,才成为了皮克西西先生的弟子。
他倒也没有什么拯救地球的宏愿,就是单纯很喜欢化学——既然化学可以创造世界上没有的东西,那么称化学家一句“造物主”不过分。
近百年来环境恶化,化学背的锅不算少,但但凡受些教育的都明白这世界不能没有化学研究——尤其是达鲁人出现以后,科研简直成了竞争,谁都怕达鲁人的科技水平超过地球,于是各方向科学家的地位进一步上升。
托马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了世界顶尖的奇斯卡大学,拜入皮克西西先生门下。于是比起旁人,托马斯对这位大名鼎鼎的化学家就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——除了世人皆知的极致的严谨认真以外,他还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导师。
他一向幽默又温和,总是笑眯眯的一副没什么烦心事的样子,还很关心学生们的科研进度。
干化学科研这行的往往压力很大,因为不易出成果,而且还死活找不出失败的原因。每当托马斯他们自我怀疑、泫然欲泣的时候,皮克西西总是以一副十分欢快的形象出现在他们眼前,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。
每当这时,托马斯他们就稍稍好受一些,从焦头烂额的实验中获得片刻剥离——哪怕问题并没有解决,但至少天还没塌。
所以有时托马斯觉得,一个导师最重要的特质,或许并不是严格、仔细、温柔或是博学,而是快乐。
皮克西西手下的弟子们都知道导师会在毕业季直接挑人进研究所,也都十分希望自己是那个幸运儿。
最终是托马斯被这份幸运大奖砸中了。

类似文章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